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直击股东大会!如何发力“三农”市场?邮储银行管理层回应来了

来源:读创    时间:2023-07-02 16:21:29

6月30日上午,邮储银行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在京召开。与疫情期间召开的股东大会相比,此次参会的人员明显增加,现场几乎座无虚席。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邮政集团总经理郑国雨也亲临现场,这也是他3月末出任邮政集团总经理后首次亮相股东大会。

记者了解到,参加此次股东大会的股东单位主要有中国移动集团、中国船舶集团、上港集团、中国人寿、易方达、星展银行、工银瑞信、中国人保等。此外,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也派出了代表参会,还有部分个人股东也在现场。


(相关资料图)

在备受关注的股东问答环节,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副行长兼首席风险官姚红、副行长徐学明分别集中回答了相关问题。

息差降幅趋稳,信贷增长“量质双优”

问:行业息差依然延续收窄趋势,银行息差是否会继续承压?邮储银行上半年息差情况如何?怎样展望下半年息差走势?

刘建军:今年一季度,在存量贷款重定价的影响下,我行净息差为2.09%,有所下降。但与同业比较,我行的息差,无论是绝对值还是变化幅度上,在大行中保持了明显的优势。

进入二季度,息差降幅明显趋缓,可以说全年最大降幅已经在一季度集中兑现。后续我们感觉到下行压力会有所缓解。展望未来,息差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虽然大背景下,息差仍然有下行压力,但是我觉得能够趋向于稳定。

积极因素也在显现:一是整个市场利率有所回升,我们的非信贷资产投资收益率在边际上已经有所改善;二是我们感觉到贷款需求有保障,对价格也形成一定的支撑。

今年前5个月,邮储银行信贷增长实现了“量质双优”,一方面是资产按年初预算有序推进,目前增量超出全年计划的六成;另一方面结构也在持续优化,高定价资产不断提升,主要包括对公贷款、房贷按揭、乡村振兴小额贷款以及信用卡消费的快速增长。

另外,在稳价上也有主动作为的空间。为有效应对贷款利率下行对息差的影响,我们提出了“五要定价”策略,即向产品要定价、向管理要定价、向综合收益要定价、向品牌和服务要定价、向风险管理要定价,主动通过结构调整稳价,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从负债端看,积极的因素较多。稳定的负债来源和较低的付息成本一直是我们的优势。做零售规律是不要逞一时之快,一定要从长远经营,每天都去做一些事情,最终才能得到好的结果。

预计存款付息率后续将继续保持稳中有降的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政策利率进一步下调将有效带动付息成本下降;其次,今年我们把降存款成本作为全行工作的重中之重;最后,外部环境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降成本。

经营商业银行,大势可能难以抵抗,但在大家共同面对的环境下,做出自己的特色和亮点,形成一点点逆周期的能力,这是邮储银行追求的目标,为此我们也采取了很多措施。邮储银行将围绕乡村振兴、中小微企业、主动授信、财富管理、金融市场等方面,打造五大差异化增长极。

激烈竞争中如何发力“三农”市场?

问:邮储银行管理层多次提到要把“三农”业务打造为特色化、差异化增长极,但是现在农村市场的竞争也很激烈,其他国有大行和城农商行也都在发力这个市场,邮储银行在“三农”领域有何竞争优势?

姚红:早在上世纪80年代,根据国务院要求邮政就利用深入县乡的网点在农村开办了个人存款和支付结算等金融业务,形成了扎实的网络基础和客户基础。目前我们4万个网点的70%、6.5亿的客户中的三分之二都分布在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

近些年,我们立足自身的资源禀赋,重点通过创新变革,加快推进三农金融的数字化和集约化,努力构建服务农村市场的新优势。

一是创新主动授信模式,运用智能风控技术,精准识别有信贷需求的潜在客户,开展主动授信。

二是构建数字化农村信用体系,发挥线下资源优势,线下线上结合开展信用村建设、信用户评定,推进农村普遍授信,为农户评级授信,提供“小额度、广覆盖、纯信用”的线上贷款,努力让绝大多数农户都有邮储银行授信。

三是用科技变革作业模式,大力发展极速贷等线上小额贷款产品,在线下应用移动展业(PAD)实现小额贷款全流程数字化作业,信贷客户经理可携带移动设备上门服务,同时利用卫星遥感、测绘等技术辅助大额农户贷款的风险监测和贷后管理。

四是构建集约化后台运营体系,按照“前端标准化、后台集约化”的原则,加快推进小额贷款集约化运营改革,建设小额贷款信贷工厂,统一授信审批标准、优化审批机制、提升审批效率,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小额贷款自动审批率已达到70%。

问:希望了解目前主动授信贷款资产质量如何,逾期率多少,预计什么时候可以大范围推广?

姚红:主动授信是我们立足零售银行战略定位,打造的一种线上信贷业务模式。主动授信全流程由总行集中运营,利用本行存量客户信息和大数据智能风控模型,预判客户风险水平,形成优质客户名单,主动发起营销,精准触达客户,全自动审批,集中贷后,集中催收,向客户提供“秒批秒贷”的信贷服务。

主动授信依托邮储银行6.5亿存量客户资源,具备可持续增长潜力。我们个人客户数6.5亿,有存款、理财、信贷、消费、代发、收单等各维度数据,依托这一庞大的客户和数据资源,可实现业务的持续增长。

我们正在开展第二阶段客户分析,主要是针对代发工资客户、收单商户、高净值客户等客群,预计可再挖掘优质客户数千万。之后,我们还将发挥与母公司邮政集团的协同优势,对邮政业务的客户进行挖掘,持续扩展主动授信业务规模。

主动授信已经建立了一套数据驱动的闭环管理模式,确保了风险管控效果。在风险管控方面,通过风控模型和策略的敏捷迭代机制保障风控措施持续有效;利用机器学习、图算法等模型技术,确保名单筛选的精准性;通过主动营销,降低客户逆向选择和外部欺诈风险;研发企业级反欺诈平台,建立实时攻防的反电诈能力,保障客户资金安全。上述风控措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当前主动授信业务逾期率不到0.1%,资产质量显著优于同期投放的其他零售信贷业务。

调整储蓄代理费取得成效

问:调整存款业务储蓄代理费率计算模式后,有何实际效果?二季度代理费增速是否有所放缓?如何看待成本收入比变化?

徐学明:长期以来,依托“自营+代理”的独特运营模式,邮储银行构筑起了覆盖城乡的庞大网络。依托下沉网络,代理网点为我行提供长期、稳定以及成本相对较低的资金来源,这为邮储银行资产负债规模增长、盈利水平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稳定的负债来源对于一家银行的流动性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去年,邮储银行对储蓄代理费率进行了优化调整,总的来看,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年一季度,储蓄代理费规模有所增长,主要是代理网点今年一季度吸收个人存款增长较快带来的,实际上按照新的分档计费的标准,今年费率水平在下降,今年一季度,综合代理费率同比降了2BP,取得预期成效。

在去年公布储蓄代理费率调整方案时,邮储银行的初衷就是要主动将其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契机。充分利用代理费调整、付息率调整、产品端配套转型等“组合拳”,进一步巩固我行差异化、特色化竞争优势,以保持银行良好的成长性。

从整体存款付息率来看,邮储银行结合市场形势和自身业务发展实际,坚持“不唯规模、唯质量”的发展思路,通过实施以价值存款为核心的负债发展机制,推动分支机构落地差异化定价措施,持续提升存款发展质效。产品端配套转型方面,邮储坚持AUM(管理个人客户资产)为纲的经营理念,充分运用理财、基金、保险等产品承接客户的资产,一方面为客户创造价值,同时也有效压降了长期限、高成本存款。

成本收入比方面,通过“增收控本”来改善;增收方面,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保持净利息收入稳定增长,打造财富管理银行,保持中收快速增长,同时深挖金融市场优势,增加其他非息收入;控本方面,推进集约化运营,建立便捷高效的“哑铃型”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等。

在财富管理市场开展错位竞争

问:邮储银行如何看待目前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竞争格局?如何错位竞争,特别是在获客及投研方面有何竞争优势,未来将如何保持该业务营收的持续增长?

徐学明:邮储银行在财富管理方面有四方面优势:一是下沉市场的区域优势,邮储正在通过大规模投教活动,启蒙客户投资理财意识,抢占这片蓝海;二是线下网点的触达优势,遍布城乡的网点是百姓家门口的财富管理阵地;三是线上服务的便捷;四是AUM结构调整优势,目前AUM的结构仍有较大的调整空间,将是未来发展潜力,非存款AUM的提升潜力,也是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提升空间。

投研方面,在行内,邮储银行建立了财富管理与资金资管板块投研的联动机制,共享共用投研成果;行外,目前邮储已与多数头部券商、公募基金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借力券商、基金的专业资源,支撑自身投研能力提升。同时建立邮储银行的财富管理投研团队。

关于财富管理下阶段工作安排,邮储银行制定了《财富管理三年行动方案》,以此为行动指南,从以下五方面全面推进:

首先,加强绩效牵引与文化价值观宣导,将AUM作为各层级主要考核指标,加大非存款类AUM的考核权重;

第二,强化队伍建设,深化阶梯式的人才培训体系建设,提升理财经理和财富顾问队伍的专业能力;

第三,重塑服务渠道,将物理渠道打造成为复杂产品和专业综合金融服务交付场所。推进财富管理线上运营,强化数据分析应用,提升客户洞悉和价值挖掘的能力,扩大财富管理服务触达的客户群体,提升经营效率,构建起“O2O”立体服务网络;

第四,落地客户链式营销,搭建分层进阶、持续成长的客户链式营销输送体系,逐层细化服务内容、配套专属产品和权益体系,促进客户向上成长;

第五,通过投教实现价值创造,将持续把客户综合经营融入投教活动的各个阶段,管理好客户预期,做好客户的持续陪伴,通过专业能力实现客户价值与银行价值双提升。

来源:证券时报·券商中国

审读:谭录岗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声服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36   联系邮箱:55 16 53 8 @qq.com